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

[書評] 實踐導向的華語文教育研究



書名:《實踐導向的華語文教育研究》
作者:宋如瑜
出版社: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書名號(ISBN):986-7263-79-0

這本書的作者層在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擔任過講師,也負責過IUP(前身是臺北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,現為北京清華國際大學對外漢語培訓科目教務主任),在華語文教學領域可說是經驗非常豐富。

這本書先介紹了華語文中心(IUP)從臺北遷移到北京的過程,略述其中的變化。接下來論述了教育視導理論在華語文教學上的實踐、舉例說明華語文夏令營的設計與管理、印尼華語文師資的短期培訓。第五章開始,把視線轉到在臺學習的僑生身上,論述了他們因為華語文程度的不一而面對的學習困難,探討了僑生華語文課程特殊的一面以及網路發展,最後則研究如何將僑生轉化為僑居地的華語文教師,延續華語文教學的命脈。

本人比較注意的是作者提出的其中兩個論點:第一是僑生在海外接受的華語文教育程度不一,水準參差不齊,不能和臺灣本地學生相提並論。第二是網路教學並不是一勞永逸,而是與時並進,不斷更新教材。

一直以來,臺灣社會對僑生的國語教育有極大的誤解。當僑生來臺升學時,把他們視為程度低落的母語者。現實的情況是,華語對他們而言不一定屬于第一外語。許多的僑生程度低落,主要問題在於他們基本的聽說讀寫沒趕上進度。而本地大學的國語是比較注重在文化、文學上的教學,基本的語言知識一般本地學生已經掌握。所以有必要依據僑生的程度來設計課程,讓他們順利學習華語。依據僑居地的華語文教育狀況,學生有不同的表現。

以香港為例,讀寫程度與臺灣學生不相上下,但是基本的國語述說能力以及發音卻有所落差。而馬來西亞的獨中畢業生,華語程度也不差於臺灣學生,需要的是在溝通上的強化。而緬甸學生的溝通能力不差,但對許多專業課程的中文術語不太熟悉。印尼的學生面對的是斷層三十余年,學習系統不一(簡繁體、音標)等問題。所以作者強調的是,學生有不同的需要,不能視為華語為母語者,給予一般的教育。

作者提出的另外一點恰好是本人的迷思,以為網路是方便的教學工具,做好了就一勞永逸。可是時代一直發展,教材也是需要一直改變。在這之中,媒材也會一直更新,牽涉到的是編碼、轉換的過程。所以在開拓網路教室的同時,需要注意教材的新鮮程度,也要注意一些詞語頻繁使用的狀態。

以上兩點,是作者的論述之一。但他在此領域豐富的教學經驗,足以讓華語文教學新進教師在實踐方面有個概念。特別推薦此書,給未來的華語文教師。^^


_